小象和木桩

一个小故事:马戏团里表演的大象,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小时候的小象很调皮,玩性又大,故用绳子把小象拴在木桩上,由于小象力量小, 经过很多次都试验都无法将木桩拖出来,当时间久了之后,只要把象系在木桩上,象知道自己无法挣脱,也就会很安分了。
小象长大变成了大象,在马戏团中可以做很多的表演。大象力大无穷,可以搬很多东西,但在表演后,却很安分的被绳子拴在木桩上。大象的力量其实是很大的,但是它因为从小的经验,觉得木桩的力道比自己大,是唯一可以拴住自己的东西,使得它不敢去移动木桩。其实大象是被自己以前的观念所束缚,不了解自己的体力已有很大 的改变了,因而放弃了想移动木桩的念头。
木桩,就像是妨碍个人发挥潜力的障碍;或许不是具体可见的阻力,而是由个人过去细微的经验所产生的无名恐惧。旧观念及旧经验是阻碍进步的原动力,家长的语言和行为,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自我观念设限,从而成为孩子一生的魔咒,孩子不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他们只会变成你嘴里的样子。

激励的力量

自信的孩子永远都在找方法,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永远不要拿自己家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对比。
扩大孩子的优势,放大孩子的优点,一定不要在孩子做错的时候,批评ta;而是要在孩子做对的时候,拼命表扬ta。
因为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一生都在追随快乐,逃避痛苦。
赞扬不能盲目,不能为了夸而夸。夸孩子要具体的夸,有了具体的内容,孩子肯定不会骄傲自满,要夸的有技巧,多润色,多演绎;从父母口中的每一句话,都得是正向的,要充满鼓励和坚毅,你鼓励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只要学会鼓励,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孩子。

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逻辑思维能力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小学时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非常重要,多做手工,多做家务,爱动手的孩子,大脑发育更强。多看课外书,多长见识,多问问题。
多和孩子有质量的聊天,得是深层次得对话,多抛出启发式的问题。回到家后,不着急催促孩子写作业,和他聊聊天,比如:“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件事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办?” “老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等等,多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赢得和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下面4个步骤的根本)
1、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确认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地进行了上述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

一些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成绩,却不关心孩子的人格,也不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善良,这是教育的舍本逐末。

  1. 快乐幸福的人生
    什么决定人生幸福?哈佛大学耗时80年的成人发展研究(Harvard Grant Study),对人生幸福给出了可信的答案。700多位研究对象,700多条人生轨迹(18-90岁),汇聚出一副宏大的人生图景。 研究者发现,决定人生幸福的,是爱和被爱的亲密关系,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名望、财富和健康,更不是”得第一名,成为人上人“。 善良,意味着利他与合作性,背后良好的同理心和社会能力。善良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积极稳定的联系,过上幸福和有成就感的生活。 进入职场也会发现,广结善缘、善于合作的人发展天地更加开阔。有人说,善良的老实人很吃亏,我觉得这是混淆了善良和软弱的概念。 善良的人不等于烂好人,也会很精明,有坚决捍卫自己权利的自信,有不受他人裹挟的勇气,甚至有锋芒。有霹雳手段,怀菩萨心肠。 学生请教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博弈论专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研究多次合作的优势策略,他发现烂好人、背信弃义的人都没有好下场,一个简单的策略能帮助我们在合作中取得最大的受益,那就是“一报还一报”:先相信对方的善意,寻求合作,如果对方欺诈的话就立即以牙还牙、等量报复,结束之后立即展现合作意向。
  2. 容易教育好的人
    一个善良的人,心境平和,相信人间美好,质疑和排斥虚假、丑恶的观念,听得进善意的劝告和教导,响鼓不用重锤。 他们对他人的关心、真善美等美好的东西敏感,不会冥顽不灵。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因为他们身上的善良,本身就是强大的教育力量。 善良的孩子,内心得到善良的滋养,日常生活里得到亲人和小伙伴的善意反馈,会越来越强大。 难以教育好的孩子,内心通常很虚弱。 叛逆的孩子,是积极力量虚弱的孩子;行为不良的孩子,是气馁的、失去信心的孩子。看起来可恨的孩子,是可怜的孩子。这些孩子,面对可恨的自己,时时接受他人的负面反馈,日子过得很痛苦,内心虚弱无力。 善良的孩子对教育非常敏感,打心里相信正面的东西,遇到波折轻轻点拨就能回到正轨。
  3. 给孩子创造服务他人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善良,重要的当然是父母的身教。尤其是融洽的家庭关系,亲人之间的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如果父母之间冷漠怨恨、剑拔弩张,那孩子是很难相信美好与善意的。 有了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还可以多给孩子创造机会,服务他人。
    教育家陈鹤琴办幼儿园,一句有名的口号就是:服务自己,服务他人。前者指自立,后者指善良,自立和善良都能带来荣誉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路上遇到有人东西掉了,请孩子帮忙捡起还过去;幼儿园转来新同学,鼓励孩子去教这个同学接水、排队、玩玩具。大人做家务的时候,常常请孩子当小帮手,给他做事的机会。小孩子帮妈妈拿碗筷,帮爸爸洗水果,快乐自豪。服务他人、关心朋友,体验付出、劳动的快乐,这些都是非常自豪的体验,孩子变得温暖善良、积极上进。 培养孩子的善良,重要的是用行动去帮助他人,跳出自我去观察人、理解人、关心人,创造价值和美好。帮助他人,创造美好,这个过程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 多数孩子最后还是会成为普通人,从事普通的工作,这是一直在发生的事实。良好的教育,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天才学霸,成科学家。一个受过量良好教育的普通人,是有教养的、精神生活丰富的。 几十年后,当我们历经沧桑、垂垂老矣,回顾孩子的教育,也许会发现,重要的其实还是:孩子是不是过上了有荣誉感、自豪感、幸福感的精神生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都是为了让孩子过上有荣誉感、自豪感、幸福感的精神生活 。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自幼在军营中长大,被曹操言传身教,耳濡目染,长大后雄才大略,英明神武。
而洛克菲勒的父亲,很早以前就让他做生意,从小精明过人。
越早让一个人接触真实的世界,一个人才起早的成熟,将来有出息的可能性越大。
无论是一代圣主,还是一代首富,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越早明自和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然后成就自我。
曹睿从小就被曹操带在身边,就见过杀伐决断,尸横遍野。洛克菲勒的父亲从小让儿子学会做生意,洛克菲勒从小就明白人性的贪婪和面对利益时人与人之间的用心险恶。而中国广大的家庭,家长自己都没有活明白,对待子女摆脱不了自己的控制欲。对待子女是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心不用操,那心不用操。所以,造成很多大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那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相互攀比,而是为了发现并发展一个人的天赋,成就自我。中国有太多的家庭,父母一生活不明白,只攀比别人家的孩子,说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样,却不攀比别人家的父母,自己应该怎么怎么样,自己不去经历,不去读书,用自己的愚昧和道德绑架害了几代人,这也就造成了一句话,穷人不过三代,因为穷人三代没有后代了。
而中国的大多数父母习惯于溺爱,经常说的话就是你就别操这种心了,别操那种心了。好好学习就行。那么这些孩子长大后,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干,不了解真实世界的残酷性。这些父母不明自一件事情,学习和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这个不够宁静温和的世界,而不是让你在身边的圈子里说一句,你考91,他考了95,你儿子211,他儿子985,这种攀比。从小的培养就没有塑造完整独立的人格。在这种方式教育下出来的孩子多半不会有什么出息。
而由于长期奴性教育,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习惯于被人管理,习惯于当螺丝钉和工具,从来没想过思考成就自我。这样,大部分的家长也会习惯性摆布和控制自己的子女,因为他们只能欺负比他们自己更加软弱的弱者,欺负不了其他人。这样的现象多了以后,就发展成一种社会现象,坐而论道,大言欺人,习惯于装清高装样子,无任何实惠于他人和社会,只有用道德绑架别人,才能掩盖他们的懦弱。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里的小人指的就是小孩,而女子在古代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这里所指的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难以教化。而一个人的教养和年龄是没有关系的,跟修德有关。有可能一个人年龄到了30岁,但德行没有到。甚至一个人到了六十岁,思想还停留在未成年水平。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大陆非常常见。从读书的角度来看:一年读不了ニ十本书的人,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人多半就是个庸人,他的观点通常就是错误的。有人说马云也没有读那么多书,马云的确没有读那么多书,但马云认识的人却有那么多,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你也可以从其他人身上获取想要的知识。但现实的情况是,多少人憋在家里荒废时间,既不读书,也不社交,却对别人有这样那样的要求。
在男权泛滥的国度中,如果你真为女孩子着想。一定要多告诚女孩子要多读书,认清自我跟这个世界。而不是一辈子啥啥不敢干,啥啥不想干,啥啥干不成,蝼蚁一样过完自己的一生。我们已经有太多冰雪聪慧的女性被周围的人和环境所迫害,一生无所事事,一事无成。不读书的人,往往会沦为蠢人,一辈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不要在意别人片面的评价,除了你自己,谁都不了解你,你爱做的是成就自己的一生,不是成为别人评价的一生。
别人干什么是别人的自由,你干什么是你的自由。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别管别人干什么与不干什么。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习惯对别人说三道四呢?就是因为他们一事不干,一事无成,在现实生活中干涉不了别人的生活,所以只能在网络上评判别人的人生,把更多的人变得跟他们一样无能,来掩盖他们的愚昧和懒惰。所以,在经营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有必要远离这些喜欢说三道四的人。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对自己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认识,而不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摆布和控制自己的子女。把自己所学尽早教给孩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和规则。尽早让孩子明自自己想要什么,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家长做好自己,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建议和帮助,而不是道德绑架。
也许你不能选择家庭,你的父母也许也不是那么理想,但你依然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依然可以选择自己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你不能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读书学习,从这一刻开始。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1. 任何教育首先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
  2. 任何学习都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不要越俎代庖。
  3. 孩子的一生是长跑,记住要关注成长而不是成绩。
  4. 鼓励。鼓励。再鼓励。因为让孩子建立自信心很重要。
  5. 孩子的负面情绪和挫折,终究要用爱去化解,需要相互间完全的信任和畅通的渠道。
  6. 孩子天然是独立个体,给他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请鼓励一下作者。

评论

表情

推荐阅读